预计到2020年,SAP 将成为中国企业级 SaaS 应用行业第一。
——李强
我的书房里有一本蓝封皮的 SAP 成长史,第一次读它应该是在二十年前了。当时,ERP(企业资源计划)刚刚被引入中国,作为这个概念的发明者,SAP 声名显赫。不过在很长的时间里,它只服务于大型企业,一个订单动辄千万,乃至亿级。
变化应该发生在最近几年。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,很多信息工具的壁垒被击穿,甚至免费化。一些伟大的科技公司相继成为「泥足巨人」。SAP 在它最擅长的领域也遭遇了突变。
让我对它产生焕然一新的印象,是在今年的9月,我应邀参加 SAP 中国峰会,亲身体验了它的新应用,目睹了 SAP 第四代客户关系管理套件 C/4HANA 的发布。我惊奇地发现,这家传统意义上的 ERP 厂商,已经把自己所有的业务与大数据和云计算进行了融合,成为了一家云公司。
更有意义的是,它第一次把服务对象瞄准了中国的千万中小企业,并为它们定制了灵活的价格策略和服务。
我笑着对 SAP 中国总经理李强说,你们终于吃到中国市场的肉了。
11月,李强到杭州,喝了一次下午茶。跟上次见面一样,他身穿西装三件套,打着蓝紫色领带,足够正式。李强2002年加入 SAP,大抵就是我读那本蓝封皮图书的时候。他是世界500强企业中,罕见的本土职业经理人出身的当家人:何况是在一家德国企业,可见他的能力,以及国际公司在中国本土化战略上的微妙变化。
谈到2018年最有成就感的事情,李强坦言是在中小企业执行全云战略。到如今,SAP 已不仅仅是世界500强背后的管理大师,在中小企业领域的高速增长也足以令竞争对手敬畏。
“预计到2020年,SAP 将成为中国企业级 SaaS 应用行业的第一。”李强说。这大概是在整个对谈过程中,他讲过的最偏激的一句话。
与李强的对谈,话题一直在 SaaS、2B 生意、云计算之间激荡。
SaaS 是典型的看着门槛不高,机会万千,入了坑才知道水有多深;在美国,风险投资约有40%的资金投向 2B 领域,在中国这一比例大约是5%。人工智能大规模的普及和使用,让信息工具的应用场景拓宽、成本下降,并普惠中小型企业。
看来,在即将过去的2018年,SAP 踩对了节奏点:一是帮助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,帮助客户创造新的商业模式;二是对云计算进行大量的投入,加速中小企业向云迁移的过程。
吴晓波:2018年中国经济非常跌宕,全球处在一个很不确定的时代,SAP 在这一年也做了很多自我突破。现在年底了,回过头去看,这一年最让你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是什么?
李强:决定执行全云战略,把云计算的全产品线全面推向中小企业,并且取得了非常巨大的增长。反过来看,这反映了中国的中小企业有非常大的潜力,云计算也成了一个重要推手,让中小企业能够以非常低廉的价格享受 SAP 这样的解决方案。
吴晓波:如果是跟两年前比,整套系统价格差和效率提高大概是怎样一个状况?
李强:如果在传统的部署模式之下,一般企业 IT 项目的投入,包含硬件、软件和咨询服务。云计算采用租赁的方式,每年交一定租金,这能降低首次投入的比例,也让总体用户成本降低非常多,更重要的是分摊了项目交付的风险。如果执行得好,在持续不断扩大投入的过程中不需要为此专门建立运维团队,所以这个比例是非常大的!
吴晓波:中国区还是有几家很优秀的类似公司,如果未来在竞争打到差不多的情况下,你觉得决定产品的是价格能力,还是迭代能力、渠道能力?
李强:我觉得是不同的因素来决定的。大中型企业最终考虑因素不是价格,而是如何满足不断发展的期望。对中小企业而言,价格当然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因素,但也不是唯一,他们关心更多的是如何带来价值。
我认为,影响市场最核心的因素,是科技能不能与它所在的行业产生化学反应,能不能带来一些全新的商业模式,帮助企业进行转型,应对挑战,而不是关注科技本身。
吴晓波:我记得我十多年前做案例研究去了解 ERP 的时候,我读过 SAP 的一本传记。但过去七八年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以后,这个概念变得不太性感了。这几年,SAP 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和自我迭代。你觉得过去几年,遭遇到的最大挑战来自哪一部分?
李强:一方面,我们在转变。传统 ERP 收入占比越来越低,云计算的收入大幅增加,甚至在某些市场超过了本地部署的方式。其次,过去几年进行了大量并购,买了很多细分市场的 Cloud 领头羊公司,比如 B2B 电商平台 Ariba,差旅费用管理系统 Concur 等,现在 SAP 已经成为一家云计算解决方案供应商。
另一方面,SAP 也是德国工业4.0的核心发起单位之一,专注于行业和实体经济,做了大量与工业互联网、工业4.0相关的解决方案。对我们来说,最大的挑战或者最大的机会,就在于怎样把最新的科技,比如说物联网、人工智能等与实体经济相结合。
吴晓波:那么,在未来三年内,你看好的能改变世界的技术是什么?
李强:人工智能毫无疑问是最重要的一项科技之一,虽然距离它被提出已经很久了,但真正引发行业巨变也就过去两三年。我相信未来两三年,人工智能毫无疑问是排在首位的。
而且,以今天这样一个社会氛围、信息流动自由度、资本热潮而言,技术只会被高估,不会被低估。但我们往往会忽视那些需要长期积累的技术,比如制造链条上的某些工艺等。而真正改变制造业的,除了新科技,还要有长年积累的工艺和技能。设计是容易实现的,但长期积累的工艺的能力,工程的能力,实际上是没那么容易被发掘出来的。
吴晓波:从产品角度来讲,SAP 是 ERP 概念的提出者,是世界500强。中国的本土市场与德国、美国、日本比,差别大吗?
李强:首先,今天中国的500强企业数量已经排第二了,如果仅从大中型企业来讲,差异不大。但是,中国有2700万家中小企业,欧洲很多国家都没有2700万人口,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,是欧美所不具备的。
如何服务好这么庞大的市场,以他们能接受的价格和交互方式,让他们能够享受科技的成果,是非常重要的。SAP 过去这些年,也非常关注这一点。我们认为在中国市场,如果不能够得中小企业就不能得天下。
吴晓波:跨国公司在中国都会有一个问题:发展到一定程度后,区域本土市场和总部之间的管理、话语体系迭代上,都会有冲突。SAP 这个问题严重吗?
李强:每家公司都会有这样的问题,只是 SAP 处理得较好一点。我们从2012年开始实行中国增长计划,持续投入建立本地化研发中心来服务中国市场。因为如果只是一个销售机构和服务机构的话,是不能真正满足客户和市场需求的。
而且,大多数跨国公司把中国作为亚太区的一个部分,我们从2013年开始把它独立出来,直接向董事会汇报,包括我在内的一大批本土管理人才,开始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。
最后,SAP 作为一家德国企业,本身还是相对比较包容的。所以,你可能也看到过去这几年,SAP 是跨国的科技类公司里,在中国成长相对快速、稳健的。
吴晓波:你觉得这家德国公司吸引你的是什么?
李强:决定加入 SAP 前,我在一家本土的 ERP 厂商工作。SAP 是 ERP 的鼻祖,那时候选择 SAP 就跟一个篮球运动员想去 NBA 打球一样。真的进来后,我发现它是少有的处于领先地位的欧洲科技公司。即便像 IBM、微软、Apple 这些公司,用的也是我们的系统。
从某种意义上来讲,这是基因所决定的。我们提供的产品、服务,以及做的每一件事,都秉承一家德国企业的工匠精神、工程师文化,用严谨的精神确保交付的每一个项目都能真正地为客户带来价值。
而且,我们在中国、德国、硅谷都有研发中心,在硅谷的研发中心主要把最新的科技融汇到传统的解决方案中去。这些都支撑着我们能够研发出大型的稳定系统,为各行各业大型公司提供服务。
吴晓波:你在 SAP 有16年了,跨国公司在中国区由中国本土的人来担任总经理,是很少见的。在这样的状况下,你会有职场的中年焦虑吗?
李强:没有。首先按照新的联合国的界定,我还算青年。最重要的是我们处在一个瞬息万变、欣欣向荣,且充满各种挑战的行业,让人非常 enjoy,所以我不会有这种感觉。
如果一定要说有,从职场角度来讲,第一肯定还是人,第二是产品,第三是市场。人是一切的核心,需要找到最合适的人,搭建最好的团队来支撑业务的发展;产品要适应瞬息万变的需求,把最新的科技囊括在内;这之后才会考虑能不能被市场所接受。